美食。旅遊。藝術。電影。演唱會。現場球賽。

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極品軒 | 上海菜


認識這間餐廳是因為從美國回來的主管YUNG請客的關係,給他請了大概有五次,真的是非常感謝他的熱情推薦。他點菜的方式是不需要看菜單的,每次回台灣出差總是在要回去前的那個禮拜約三五好友一同前往”極品軒”這間餐廳,享用他最懷念的美食,有的時候甚至會打包回去給在台灣的岳父母享用,吃過的人就可以體會到原來美食可以這麼令人懷念。

其中有幾道菜是我認為非常經典的菜色,希望介紹給大家,” 極品烤方”, “煙燻雪巴”,”豆沙鍋餅”, “醃肚鮮” ,這四道菜幾乎每次YUNG都會點,這幾道菜對於我這個上海菜外行人而言,就像是功夫菜一樣,充分感受到廚師對於食材的用心。

極品烤方
吃過很多其他餐廳的烤方(東坡肉)就屬極品軒最合我的口味,我喜歡用冰糖熬煮的醬油膏,因為不會死甜同時也會讓烤方表面充滿亮麗的光澤,此外肥瘦肉的比例可以用穠纖合度形容,搭配割包享用,讓醬汁完整吸附於其中與烤方的組合,讓人吮指。




煙燻鱈巴
這一道菜我第一次吃的時候超級驚訝,因為從外表看不出來這是一塊魚肉,因為那的金黃色澤與煙燻香味讓我以為是一塊肉。但是細細品嘗之後,發現到原來鱈魚下巴肉是如此的甘甜鮮嫩,一點都不誇張。因為這道菜是限量菜色加上必須花點時間烤,建議可以在預定位置時就可以請餐廳預先準備,一人份如圖片所示,大約三兩。

醃肚鮮
據說這是一到很經典的湯,因為是透過醃肉、鮮肉、與豆皮結這三種食材熬煮而成,將食材本身原有的美味都煮到湯頭中,呈現一種乳白色澤,而喝在口中,層次分明,佐以這些食材,讓這道菜加分許多。

豆沙鍋餅
這道菜,每次都是最後一道菜,而且只要有女性友人在,都會在嘗過之後發出許多讚嘆聲。因為外皮除了烤得酥脆之外,加上乾煎黑白芝麻,讓整個鍋餅散發難以抗拒的魅力。而真正令人回味無窮的是豆沙內餡,喀滋的餅皮與熱呼的內餡,讓人不禁一塊接著一塊。這絕對是不能錯過的一到甜點。



雖然介紹了這麼多經典的菜色,但是還是要提醒,如果想要享受這些美食的話,記得要多找一些人一起享用(5~6人),因為這樣才有機會可以多嘗到一些菜色。


地址: 臺北市衡陽路18號
網址: http://www.unclejohn.com.tw/
地圖:

標籤:

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莫宰羊|台灣羊肉爐


2007年,跟這群商研所好友一同經歷過許多事情,例如想到會流眼淚的行銷研究課程,想到會發抖的TIC100創業競賽,或是與EMBA學長一同修課的壓力,在這個學期開始,為了找到一個抒發壓力的方式,就是幫每個人慶生。

我們吃過許多餐廳,有墨西哥菜(AMIGO)、中東菜(PLAY水煙館)、美式早餐店(NY BAGEL, The Dinner),日式刷刷鍋(陶一軒),最後我是最後一個,同學們幫我準備的是相當台灣口味的一間餐廳。"莫宰羊"

那天是寒冷跨年夜之後的第一天,也就是2008年的第一天,當天晚上的天氣還是相當的冷,同學挑的這間餐廳讓我們有一種在中國人在過年的感覺,一起吃團圓飯。



莫宰羊,賣的是羊肉爐,跟我過去吃羊肉爐的經驗不太一樣,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湯頭與大羊骨。一般我們印象中的羊肉爐大多數的吃法應該是紅燒的口味,然後把羊肉切成三商巧福那樣的牛肉塊,放在鍋中熬煮,口味較重,然後搭配特製沾醬、冬粉與茼蒿。

但是這間餐廳的作法,很像我去吃薑母鴨的經驗,菜單上面可以看到的餐點幾乎是把整隻羊當作一套主菜,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料理為一到美食。湯頭可以選擇單一鍋(清燉或紅燒),或是鴛鴦鍋,我們點的是七人份的羊肉套餐。

因為我們沒有一個人來過,當服務生端上鍋之後我們臉都綠了,因為雖然有羊大骨,但是真的就是羊骨湯。我心中想,這不會是像在吃藥燉排骨吧,只吃骨頭肉。因為價錢好像不是這種吃法。但是大家只把這個疑問放在臉上並未說出嘴,後來10多鐘後服務生端上一盤羊肉切片,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用涮的。我只能說多年沒有吃羊肉爐的我,那可真是一個大大滿足的夜晚。

另外幾道小菜,我印象還不錯,例如羊肉丸(雖然一份只有六顆,但是很夠味),山茼蒿與豆皮(搭配特製沾醬),真的很值得回億。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328

地圖:


太春小館|寧夏美食。日式料理


交大管科畢業多年後,同學間都有保持密切的聯繫,其中一種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為彼此過生日。2006年的生日大家是在甜橘(很棒的餐廳,在南京東路上,華航正對面,還記得那天大家幫我準備的生日禮物中的阿信手繪安全帽與93學弟的推推樂、轉轉盤、護踝與毛巾到現在都還在用。) 2007年是在阿信家一起吃宵夜打WII,那天收到的禮物有蕙娟萬寶龍皮夾,方銳IBMUSB鋼筆,阿信的第五街運動外套,小金送的書,楓惇送的香蕉枕頭音樂擴音器等。

2008
年收到的禮物中趣味性最高的就屬帶在我頭上的這頂安全帽粉紅豬與大頭照面紙盒。這也是前年送我手繪安全帽的阿信與楓惇送的。


















而用餐是在寧夏路上的一間日式餐館,據說是從路邊攤的兩個年輕創業家拓張到三間店面,我們去吃的那間還有地下室。跟一般的日式餐廳還蠻像的,但是有道菜我覺得很驚艷,例如三杯杏包菇,酥炸秋蟹,水蓮,這是一般日本餐廳不容易看到的菜色。當然,有兩道我很喜歡的菜色是生鮮拼盤與生牛肉。其中生鮮拼盤中的蝦肉的甜美,真的不是蓋的。而生拌牛肉也是我的初體驗,鮮嫩多汁,入口即化,值得一試。

阿信說,如果下次還想要吃這間餐廳的手藝的話,可以考慮去創始店,雖然裝潢沒有像我們當天吃的那樣,但是價錢更加實惠。

不過我更推離這裡不遠的寧夏夜市,去過的人都知道,那條夜市有多少美食是不能錯過的,像是咖哩飯,火雞飯,魯肉飯,瓜仔蛋湯,沙拉船,蒸餃,紅豆餅,豆豆可麗餅,還有手工豆花,這些東西真的是夜市小霸王,沒吃到真的不能說你有去過寧夏夜市。

我們去10個人,平均一個人340元,如果是學生要去吃這間餐廳聚會,因為是單點的消費方式,建議可以先吃點東西墊胃,因為除了白飯之外,想要吃飽一點的話,就需要多花一些錢。

地址: 台北市寧夏路81

地圖:

德爾曼餐坊|德國烤豬腳

大學同學去年去德國自助旅行回到台灣之後,就有提到那邊著名的美食烤豬腳與香腸。雖然沒有機會去德國遊玩,但是還是希望可以在台灣嘗嘗德國烤豬腳與德國煙燻香腸。蕙娟幫我訂了一間餐廳,名稱德爾曼,這個餐廳在師大夜市附近的巷子裡,有點難找,所以問了在台大唸書的子田同學,她說她有聽過這間餐廳,但也不是很清楚實際的位置是在哪一個巷子。不過熱心的她,透過她的HTC(宏達電最近出款的手機)上的一個工具"Google Map"幫我找到這個地圖,然後透過藍芽傳送到我的Nokia5200的手機上,於是我就很開心得前往赴約。


中午到了這間位在巷子裡的德國美食餐廳,在平凡的巷弄中,他的看板與名稱的確吸引到我們兩個的目光。蕙娟在我們要前往這餐廳的時候,已經預先訂了德國烤豬腳(因為這道美食需要花時間料理烘烤),所以在我們用餐的過程中,很順利就可以享受到美食。

我點的是德國香腸套餐,總共有三種口味,服務生很細心的介紹這道菜給我們,她建議從口味最淡的部分(煙燻香腸)開始享用,搭配他們提供的芥末與酸菜,之後依序可以嘗嘗起士香腸,這個部分建議我們搭配的是冰淇淋狀的馬林薯泥。最後,口味最重德國香醃肉腸可以搭配肉汁與五穀飯一併享用最為美味。

透過這個服務生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享受香腸這樣的美食在德國人的文化中還有這樣的搭配(因為我平常最喜歡吃的是統一超商的大亨堡搭配酸黃瓜、甜辣醬、番茄醬與芥末),因為這次的經驗,讓我更懂得如何去感受這道看似平凡卻回味無窮的美食。

最後主角上場,德國烤豬腳。端在我們面前的這道德國傳統美食,讓我們倆真的很感動,因為看到這樣的美食任誰都會垂涎三尺。因為第一次,所以用餐的時候特別興奮,從金黃香甜酥脆的豬腳皮與皮下肉,咬在最中,那種滿足感,可以用比較貼近的比喻是山東鴨頭的酥炸大腸頭。

然後,第二層美味是豬腳肉,我不知用什麼可以形容這個部份,但是吃過吃後就很難忘記,因為那個帶筋豬腳肉真的堪稱經典。最後,也是我們很喜歡的一個部份,就是骨上肉,嫩而不膩的口感深深觸動我們的味蕾。

很開心有這樣的機會,感受到這種幸福的感覺,因為當天是我生日的前一天,有可能是因為心情真的很好,所以對於這道期待已久的美食感受到更多的衝擊,每食對於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太一樣,因為口味與每個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但是就這間餐廳給我們的回憶而言,絕對是快樂無比的。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雲和街611

地圖:


 
Google